当前位置: 首页 >> 警务资讯 >> 警方提示 >> 正文
警钟长鸣!两名学生的殊途人生……
发布日期:2025-09-30 12:08   阅读:

导读

两名同校学生在面对“高额佣金”诱惑后,一人识破骗局,主动投案接受教育;一人明知犯罪,却铤而走险,最终沦为诈骗分子帮凶被立案侦查。本文通过两名学生的正反面案例教训,为广大在校学生敲响警钟!

3DDBA

小李:拨打诈骗电话 迷途知返

近日,雅安市某校高三学生小李在QQ上收到一名同城陌生男子的兼职邀请。对方声称可提供一份利用休息时间拨打电话的兼职工作,报酬为230元/小时。小李认为该工作轻松且收入可观,便接受了邀请。

在该男子的指引下,小李添加了名为“陈老师”的QQ好友。“陈老师”随即发来“兼职指南”,告知小李只需准备两部手机:一部用于拨打其指定的电话号码,另一部则需接通QQ语音,保持与“陈老师”的连线。

49DA4

小李觉得操作简单,想着自己利用休息时间就能轻松赚钱,于是毫不犹豫地加入。他找了一处安静场所,按指示用一部手机与“陈老师”进行语音通话,同时用另一部手机拨打“陈老师”提供的号码。整个过程中,小李保持静默,由“陈老师”通过语音与电话另一端的人交流。然而,在连续拨打多个电话后,小李发现“陈老师”每次交谈的内容均涉及“航班延误,需退改签机票,并要求对方点击短信链接办理退款……”这让他心生疑虑:若真是正规客服,为何要通过个人手机进行转接?

正当小李疑惑之际,他收到了电信运营商发来的警示短信:其号码存在异常使用行为,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反电信网络诈骗法》第十一条,将在24小时内对其通信功能进行限制。小李顿时意识到“陈老师”可能在进行诈骗,而自己的行为也已涉嫌违法,便立即挂断了与“陈老师”的通话,并向另一部手机正在接听的陌生人喊道:“这是诈骗,请不要相信!”

事后,小李将经过告知父母。家长意识到事态严重,随即带他前往本地反诈中心。经民警回访核实,小李所拨打的用户均未遭受财产损失。在民警的教育下,小李认识到自身行为的错误,承诺不再参与此类活动。

4E611

小张:收购“两卡”涉诈 步入深渊

上文中的小李在接受了民警教育后,还向民警反映,其所在学校有一位叫小张的同学也曾参与类似兼职。在学校及社会上大量收购电话卡和银行卡。民警随即对小张的相关信息开展核查,调取的个人资料显示,此前他就因出租、出借电话卡被公安机关和学校批评教育(当时未满18周岁),并于2024年10月受到校方违纪处分。

1622F

通过进一步调查,民警发现小张与近期多条涉诈电话卡线索相关。结合小李提供的相关信息,民警立即将小张传唤至公安机关接受询问。

在询问过程中,小张交代:高二时期他便通过校外朋友介绍出租过自己电话卡,而目前就读高三的他,认为自己成绩不佳,升学无望,但又想赚取高额佣金满足个人消费,便通过聊天软件主动寻找境外诈骗集团的“收卡”信息,无师自通地做起了“卡商”,收购学生和社会人员的“两卡”,再转卖给境外诈骗集团,用于洗钱转移涉诈资金。

目前,小张(已于今年1月满18周岁)因涉嫌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被公安机关依法刑事拘留。

“熊猫反诈”温馨提醒

同一条成长路,有人走向康庄大道,有人跌落犯罪深渊,一朝“贩卡”得好处,十年寒窗付东流。银行卡、电话卡仅限本人使用, 不得非法出租、出售,否则涉嫌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可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请广大学生妥善保管电话卡、银行卡,家长要加强对孩子的普法教育,切勿成为电信网络诈骗的帮凶,人生路漫漫,切勿走错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