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近期,全国多地“线上诈骗 + 线下取现” 的电信网络诈骗案件频发,诈骗分子不仅在线上布下层层 “陷阱”,更将黑手伸向线下,通过快递、网约车等物流寄递方式,诱骗受害者将现金 “送货上门”。近日,巴中市公安机关成功拦截一起利用快递运送现金的案件,及时保住了群众的血汗钱……
案情回放
近期,巴中市杨某接到一个自称是“上海市公安局专案组陈警官”的电话,要求她添加微信协助办案。由于对方准确说出了杨某的个人信息,她信以为真,便添加了对方的微信。
随后,“陈警官”发来信息称:“我们在侦办一起洗钱案件时,在犯罪嫌疑人张某家中发现了你的身份信息,并查到嫌疑人张某向你转移了86万元涉案资金。现已对你立案调查,请你配合。”

杨某也怀疑过对方身份,但对方不仅准确说出了她丈夫和儿子的姓名,还提到其子正在某大学读大三,称若不配合调查,将会影响孩子的学业和就业前景。
随后,“陈警官”以保障杨某“资金安全”为名,诱导她将所有存款取出,交由所谓的“国家安全账户”保管,并承诺案件办结、洗清嫌疑后,资金将原路退回。对方还威胁若不照办,将留下案底,影响她正在师范大学读书的孩子就业找工作。

在诈骗分子持续的心理操控和恐吓下,杨某从银行取出18万元现金,通过快递寄往广东省潮州市“陈警官”指定地址。所幸公安机关在预警中发现异常,及时联系上杨某,得知现金已被寄出,民警迅速展开核查,发现包裹已从成都发往广东揭阳转运中心,民警第一时间联系快递公司请求协助拦截。
在快递公司的积极配合下,包裹被成功截停并退回巴中。随后,民警陪同杨某前往快递公司领取包裹,经现场清点,18万元现金完好无损。民警将这笔钱归还给杨某夫妇,并结合实际案例,向他们讲解了电信网络诈骗的常见手法。

“多亏你们及时拦截,不然我们一辈子的积蓄就没了!以后我再也不会轻信这种骗局了!”杨某对民警和快递公司及时挽回损失表示由衷感谢,并表示今后将提高警惕,加强防范。
“冒充公检法”诈骗套路解析
1.建立信任
骗子通过非法途径获取受害人的个人信息(如身份证号码、居住地址以及电话号码等),并准确的说出受害人的信息,以此初步取得信任。
2.施加压力
骗子通常会采用严厉、威胁的口吻,谎称受害人涉案,试图控制受害人的思维,引导他们逐步陷入精心设计的骗局之中。
3.制造恐慌
骗子会出示伪造的“通缉令、拘捕令”等文件,以增强骗局的“真实感”,或者以影响子女升学、工作等前途为借口,加剧受害人恐慌,使从而对骗子言听计从。
4.诱导转账(邮寄黄金或现金)
骗子会以“资金调查”为借口,利用受害者急于自证清白、摆脱罪责的心理,诱导受害人向所谓的“安全账户”转账或者线下邮寄现金、黄金。

“熊猫反诈”温馨提醒
1、公检法机关绝不会通过电话、QQ、微信等社交软件办案!
2、公检法机关不存在所谓的“安全账户”或要求将资金转移到指定账户进行“保管”,更不会要求你将现金取出后通过快递邮寄!
3、凡是陌生电话要求你下载不明APP、进行屏幕共享、提供银行卡信息、转账汇款或者邮寄现金的,都是诈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