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警务资讯 >> 警方提示 >> 正文
警方提示:节日期间防范“微信假红包”
发布日期:2018-12-28 09:51   阅读:
    节日将至,探亲和出游迎来高峰,不少社交软件借以“发红包”提升人气、烘托节日气氛,各类藏着恶意链接病毒的假红包趁机潜入。就此,公安机关提醒广大群众,应提高警惕擦亮眼睛,切实防范“微信假红包”,千万不要因贪图小便宜而导致财产及个人信息遭受损失。
    抢“红包”小心有陷阱
    如果看到有人在微信发“红包”,你会不会随手就直接点开呢?当心了!没准儿这当中就隐藏诈骗“陷阱”。微信“红包”原本是亲朋好友之间增进感情的一种娱乐方式,如今却被不法之徒利用,成为实施诈骗的新手段。 
   安全提示:六种“红包”不能抢
   1、需要个人信息的红包不要碰。领取红包时,要求输入收款人的信息,比如姓名、手机号、银行卡号,这种很可能是诈骗。而事实上,正规的微信红包,一般点击就能领取,自动存入微信钱包中,不需要繁琐地填写个人信息。
    2、分享链接抢红包系欺诈。看到朋友圈分享的红包,比如送话费、送礼品、送优惠券等,点开链接要求先关注,还得分享给朋友的情况。这种红包涉嫌诱导分享和欺诈用户,点击右上角举报即可。
    3、与好友共抢的红包需谨慎。朋友圈有不少跟好友合体抢红包的活动,要求达到一定金额,比如100块,才能提现。玩这种游戏要格外注意,红包页面的开发者是否正规,很可能只是一种吸引粉丝的骗局。
    4、高额红包不可信。单个微信红包的限额是200元,因此如果收到比如“666”、“888”之类的大红包,基本上可以确定就是骗子。
    5、警惕“AA红包”骗局。还有一种“AA红包”也要警惕,此类红包往往对微信AA收款界面进行略微改动,加上“送钱”、“现金礼包”等字样,让用户误以为是在领红包。微信红包有自己的专属橙红色界面,不需要进入AA收款界面;另外,用户收红包根本不需要输入密码,点击领取就能存入微信零钱包。
    6、拆红包输密码恐有诈。如果有商家或者朋友发来一个微信红包,拆时却要输密码,那就要警惕了,因为这可能是假红包。真正的微信红包在收的时候是绝对不需要输入密码的。因此,切勿轻易点击微信群中来历不明的红包、优惠券等,以免个人隐私信息的泄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