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微信也成了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不过,因为它的便捷,也给了骗子各种可能。从最早的集“赞”换奖品,到现在的假公众号骗取个人信息,他们不停地研发新骗术、移植老骗术,混得风生水起。
微信这条路,到处都是坑,您得小心走好。躲过坑,就是“微信”;躲不过,就是“危信”。
[点赞诈骗]
集“赞”换券 被强迫消费
去年,一个打着“深圳康辉旅行社”旗号的公众号,通过朋友圈发布“集‘赞’赢浪漫海南五天四夜游”的消息,涉嫌欺骗消费者。有消费者使用集“赞”换来旅游消费券后,整个行程都是被导游带去购物,强迫消费了1万多元。
[二维码诈骗]
扫扫二维码 18万被转走
去年9月,市民张女士在扫二维码时遭遇了陷阱。在淘宝交易过程中,卖家发来一个二维码,称必须扫描二维码才能显示商品信息。张女士也没多想,便用手机扫了一下,并点了一下链接,可网页一直没有显示出来。当她再登录支付宝账户时,发现密码已被修改。随后,支付宝、余额宝中的18万元全数被对方转走。
[植入盗号木马转走资金]
为返利大笔资金被转走
不法分子先将二维码植入病毒程序,再以返利或降价为饵,发送二维码给顾客。一旦安装,木马就会盗取应用账号、密码等个人隐私信息,再以短信验证的方式篡改对方密码,将对方账户的资金转走。在此,警方提醒您千万不要给手机随便安装不明程序,切莫贪小便宜。
[伪装诈骗]
伪装送电源 窃取短信验证码
近日,一则《小米电源免费送》的消息在市民微信朋友圈中刷屏,也有不少市民发送该图片给微信好友。据了解,要获得该移动电源的前提,是要把该广告图片群发给每个微信好友,然后截图发给公众微信号xiaomi548。不过,接到网友举报后,该公众号已被注销。而腾讯手机管家官方微博也表示:这是一次并不高明的诈骗,小米电源免费送是假的。诈骗分子只是想要窃取你的短信验证码,从而盗取微信账号,使你的微信钱包和捆绑银行卡等受到威胁。
【移植老骗术】
事实上,在微信不仅有新骗术的研发,也有不少老骗术正在被移植。如微信代购诈骗、假货诈骗、假身份“克隆”诈骗等等,多数都是由之前在淘宝网、拍拍网上“走红”的骗术移植过来的,内容大同小异,只有由头和诈骗地点被更改。
市民苏小姐接到了一个微信头像和名字都与闺蜜相同的微信号,发微信借钱。因为是最要好的闺蜜,她也没多想便给对方账号汇了500元过去,后来就没下文了。“之后我问了我闺蜜才知道,那个号码是假的,她并没有找我借钱,也没有收到我汇出去的钱。”
微信用户被“克隆”并向好友“借钱”、传播“走失”、“领养”信息等等,均为往年在社区论坛、网购网站上常见的骗术,骗子仅仅是利用了用户粗心、有爱心、信任心等,实施诈骗。为此,警方提醒用户们平时要提防这些微信骗子,有事多找朋友核实,甚至见面。此外,在涉及填写个人信息、银行卡账号密码时,一定要慎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