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好的营商环境是企业发展的沃土,也是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和发展动力的关键。
按照新修订的《广元市营商环境“背靠背”满意度监测方案》,近期,市营商环境建设推进中心会同国家统计局广元调查队、市政务服务和数据局、市营商环境投诉举报中心对2024年度全市营商环境建设情况进行第三次“背靠背”满意度监测,也是对2024年营商环境满意度的最后一次监测。
监测结果日前“出炉”:纳入监测的县区、市级部门(单位)、公共服务单位中,获优秀等次的共计10个,获一般等次的10个,其余为良好。获一般等次的县区、市级部门(单位)、公共服务单位,被要求进行专项整改。
实时监测和集中监测相结合
2024年度第三次(9月至12月)营商环境“背靠背”满意度监测严格遵循新修订的方案,监测方式分为实时监测和集中监测。
实时监测坚持问题导向,着重对各县区、广元经开区和市级部门(单位)在服务态度、办事效率、工作作风、履职效果、投诉办理、信息公开等方面情况进行监测,权重占比30%,主要包括办事群众实时扫码监测(10%)及“12345”政务服务热线办件情况(10%)、市营商环境投诉举报中心案件办理情况(10%)。
集中监测坚持结果导向,重点围绕政务环境、法治环境、要素环境、创新环境等方面政策落实、服务质效、问题解决等设置问卷进行综合监测,权重占比70%。集中监测在广元政务服务网设置“营商有我”板块,并开设“营商我评”模块,从各类监测主体中随机等比抽取样本推送问卷进行调查,并在各县区随机抽取部分企业开展实地问卷调查。
根据方案要求,将县区、市级部门(单位)、公共服务单位分为三类,监测结果划分为优秀、良好、一般等次。
根据监测结果,县区中评出优秀等次2个,一般等次2个,其余为良好;市级部门(单位)中评出优秀等次5个,一般等次5个,其余为良好;公共服务单位中评出优秀等次3个,一般等次3个,其余为良好。
监测过程中收到很多建议
办事过程中网络畅不畅、办理事项有没有做到一次性告知……在新修订的方案里,这些都被纳入营商环境满意度监测范围。
例如,12345热线办理中存在一些单位对群众反映问题以各种理由反复推诿,拒绝接单;个别部门对群众诉求没有真办实办,表态快、行动慢,甚至无行动;部分部门未认真研究群众诉求,随意批量处理,导致出现“张冠李戴”等问题。营商环境投诉举报中心交办件办理也存在办理质效有待提高、问题化解力度不够等情况。
小切口拓展大思路。这是我市服务企业群众提质增速的缩影,也是我市扎实推进营商环境不断优化的硬核举措之一。
在反馈问题的同时,我市也收到很多积极有效的意见建议。政务服务方面,建议增加办事窗口或自助服务设施;希望进一步提升窗口人员业务能力、改进工作态度,公开、简化办事程序,提升办事效率,增加网上办事项。政策扶持方面,希望因地制宜落实政策,不能用“死政策”限制真正需要扶持的人;希望出台更多惠企政策,在水电气网等方面进一步落实国家有关要求,进一步降低企业使用生产要素的成本等。
看似问题监测,实则质效提升。在一个个建议里,一声声希望中,我市把准方向、找准路径、精准服务,助推营商环境持续优化。
获评一般等次将进行专项整改
把市场主体评价作为第一评价、把群众感受作为第一感受,以监测工作倒逼提升政务服务水平。
“我们将及时对本次满意度监测结果进行通报,获评一般等次的县区和单位将进行专项整改,连续两次获评一般等次的县区和单位主要负责人将在市政府常务会上检视述职。”市营商环境建设推进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监测结果同步抄送市纪委监委机关、市委组织部、市委目标绩效办,并在《广元日报》等媒体上进行报道。
针对一般等次的县区、市级部门(单位)及公共服务单位,市营商环境建设推进中心将印发专项整改通知,督促研究制定专项整改方案,并在门户网站、微信公众号等平台上公示公开整改工作推进情况及整改成效。市营商环境督导组对监测问题整改工作纳入专项督导。
通过持续提升服务质效,督促各县区、市级部门(单位)及公共服务单位针对监测情况,认真查摆问题、深刻剖析原因、制定整改措施,以务实创新举措解决好企业和群众反映的问题,切实为企业提供优质高效服务,不断提升经营主体和群众获得感、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