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6日,《四川省道路交通安全责任制规定》正式实施,该《规定》通过明确政府、部门、单位及个人责任,构建全方位的道路交通安全责任体系。当日,市道安办、市公安局、市交通运输局联合在利州广场开展主题宣传活动,吸引了大量市民围观。

“什么是《四川省道路交通安全责任制规定》?”“跟我们日常出行有什么关联,明确了哪些责任和义务?”围观市民纷纷提出疑问。
据了解,《规定》通过64条细则明确政府、部门、单位的具体责任,强化源头治理和联合执法。首次将扶贫路、产业路、自建路、施工作业路等纳入法治范畴,并明确货物源头单位的具体范围,从源头延伸责任。重点领域覆盖客运货运企业、网约车平台、货物源头单位、快递及即时配送企业、驾培机构等,要求落实安全管理制度和隐患排查。

据市公安局交管支队支队长李应龙介绍:“为保障政策落地,《规定》对资金、技术和宣传等支持体系作出具体部署,为隐患治理、科技应用提供稳定资金支持。鼓励推广先进技术手段,提升交通管理智能化水平。同时注重宣传教育,推动新闻媒体广泛开展普法宣传,引导群众自觉遵法守规,今天的主题宣传活动就是《规定》正式实施后的首次集中宣讲。”

《规定》实施后,将建立数据共享和协同监管机制,填补新兴领域(如网约车、即时配送)的监管空白。突出对重点行业和单位责任压实,要求企业“谁经营、谁负责”。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等应当落实道路交通安全的基本职责,对所属车辆、人员、设施等进行有效管理。
市民何先生告诉记者:“这个规定的出台,对每一位交通参与者而言,都是一件好事,有利于保障老百姓的出行安全和方便,希望管理部门扩大宣传力度,让更多的人知道,从而让社会交通安全得到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