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警务资讯 >> 媒体报道 >> 正文
[精神文明报]老骥不移忠诚志 暮年不减为民情
发布日期:2016-07-01 09:00   阅读:
 
 
 
王自然  胡雪  本报记者  赵青
  【新闻提示】从警26年,四川广元市剑阁县民警杨宇东总怀满腔赤诚。即使暮年老骥,他壮心不已
;即使病痛缠身,他泰然处之;即使挨骂受屈,他携爱而行。
 
  自2011年专职从事信访工作以来,杨宇东深深扎入信访工作,自创“五不一爱心”信访工作法,即
“不怕烦、不怕缠、不惧难,对群众的上访求助不推诿、不敷衍,用爱心赢民心”,甘当上访人“减压
阀”,乐做群众“贴心人”,在平凡的公安信访工作岗位上绽放出熠熠光芒。
 
  杨宇东出生在剑门关下一个偏僻的小山村,更懂得普通老百姓过日子的艰辛。年轻时,他在八一电
影制片厂当过摄像师,在县广播局干过播音主持;从警后,他在办公室爬过格子、闻过油墨清香,在刑
侦、经侦、禁毒、派出所等岗位摸爬摔打15年,成为领导眼里“信得过的人”。2011年底,53岁的杨宇
东被调至信访室,从此无怨无悔地扎根于信访岗位。
 
  他是访民心中“解疙瘩”的人
 
  公安信访民警常处于信访矛盾纠纷的漩涡地带。杨宇东用真心换真情、以真情换民心,让当事人从
骂声阵阵到笑声连连。
 
  下寺镇78岁的老人廖廷高曾是全县闻名的老缠访户,杨宇东刚到信访岗位上时,廖廷高经常来信访
室大吵大闹,一闹就是四五个小时。2012年冬天的一个清晨,廖廷高穿着一双露出脚趾的旧胶鞋来到信
访室。杨宇东看到后拉着廖廷高便往外走,去街上鞋摊掏钱给他买了一双新毛皮鞋换上。回到信访室,
杨宇东又为廖廷高沏上一杯热茶,和他拉起了家常。从此以后,杨宇东从情理法方面感化引导着廖廷高
,隔三差五给他打电话嘘寒问暖。廖廷高感动地说:“从此,我们就是兄弟!”。
 
  渐渐地,杨宇东在信访工作中悟出一个道理:“干信访这一行,只要你把群众当家人,他们就会把
你当亲人!”
 
  用爱让对立的心越靠越近
 
  在平日的信访工作中,杨宇东力求做到接访“来者不拒绝、来访必接待、倾听不怕烦、倾力促满意
”。这样一来,信访事项解决了,“吐槽”没了、赞声多了。
 
  2013年,樵店乡45岁的王明华以公安机关执法不作为为由,四处上访。杨宇东在知悉其家庭困境后
,多方协调,从人道主义角度为其解决救助资金10余万元。王明华却因再次上访被接到信访室,杨宇东
义正辞严地对他进行了批评:“绝不能以家庭困难要挟政府……”并通过“拉家常”等方式加以引导纾
解。王明华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主动到县政府赔礼道歉。事后,王明华还专程向公安机关及杨宇东赠
送锦旗以示感谢。
 
  2015年3月,一位衣衫褴褛的老大爷罗某上访要求恢复户口。见罗某年事已高孤身一人,杨宇东积极
奔走多个部门查找原始档案,最终为罗某补录了户口,协调镇政府为罗某解决了低保。杨宇东还帮罗某
找到了失散三十余年的女儿,并为罗某买来车票让他与女儿相见。
 
  一碗饭、一张床、一纸薄薄的回家车票也许不算什么,但对于困难上访群众却情重如山……有同事
为喜欢自掏腰包的杨宇东算了一笔“爱心账”:几乎每月都要拿出200多元钱,用于解决困难上访群众的
吃、住、行等费用。剑阁县副县长、公安局局长刘飞感慨地说:“杨宇东是信访民警的楷模,更是我们
基层公安战线的一面旗帜。”
 
  六年接访满意率达100%
 
  靠着“拼命三郎”式的坚定与执着,杨宇东六年如一日地默默耕耘在公安信访一线。2014年7月,杨
宇东突感身体不适,被医生诊断为原发性血小板减少症(血小板值仅为8,男性正常值为100~300),这
对本身有胃病、肺纤维化、脑供血不足、腰椎间盘突出等病症的他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经过1个多
月的住院治疗,杨宇东的血小板数量有所上升,至今血小板值仅30多,仍靠药物维持。
 
  出院后,杨宇东很快回到信访岗位,因有太多放不下。领导担心杨宇东身体吃不消,想给他换个岗
位却被婉拒,便特别关照他每天可以只上半天班。可杨宇东闲不下来,仍坚持每天早上班、晚下班,有
时还加班到深夜,甚至放弃公休忙接访。看见他摆在办公桌暗角里的一大堆药,领导和同事们看在眼里
,疼在心里,但这种拼命忘我的工作精神也感染和鼓舞着大家。
 
  “五不一爱心”是杨宇东的日常工作方式,更是他对上访群众的一份承诺。六年来,他亲自办理或
参与办理的信访案件达30余件,办结率和满意率达100%,接待群众来访1400余人次,接收转办群众来访
逾600件次,有力筑牢了全县社会稳定的“铁篱笆”。
 
  当上访群众诉求事项依法得到解决后,许多当事群众不禁以塞钱送物来表达感激之意,都被杨宇东
婉言谢绝和严正批评。正是从杨宇东身上,群众看到了忠诚、正义、廉洁的金盾之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