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警务资讯 >> 媒体报道 >> 正文
[广元日报]加快推进法治公安建设
发布日期:2015-04-03 15:20   阅读:
 
贺旭红
 
    十八届四中全会作出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决定,要求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四川省制定了依法治省纲要,明确提出“治蜀兴川重在厉行法治”,要求把依法治省作为事关全局的战略任务和关键性工程来抓。作为公安机关,肩负着维护社会大局稳定、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保障人民安居乐业的重要使命,在依法治国、依法治川的工作实践中,必须当好主力军,做好践行者,固化法治思维、规范法治权力、提升法治能力,深入推进法治公安建设,为依法治国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树立法治理念,强化法治思维。一是要抓住“领导”这个重点。领导干部必须带头学习与公安业务有关的各项法律法规,对主要规定要做到“知”,对分管领域涉及的法律法规要做到“通”,对履行职责所需的法律法规要做到“精”,搞清楚什么可为、什么不可为、应为的当如何为。建立领导干部学法制度,采取集中学习和自学相结合,通过定期考试、强化考核等办法,提升领导干部学法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实现学法的规范化和常态化。二是要抓住“民警”这个关键。加强民警队伍的理想信念教育,引导广大民警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坚定法治信仰、践行法治原则,严格依照法定的权限、时限和程序履行职责、行使权力,始终做到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坚决防止以言代法、以权压法、徇私枉法。三是要抓住“群众”这个主体。实施好“法律七进”活动,提高人民群众的法律意识和用法维权、解决纷争的意识;发挥好校园法制副校长这一职能,健全完善青少年普法工作机制;积极开展送法下乡、送法进万家等专项普法活动;通过以案说法、剖析根源的方式,教育引导群众利用合法途径、合法手段维护自身权益,认真履行法律和宪法赋予的责任和义务。
 
    健全监督机制,规范运行权力。一是要规范执法流程。标准是规范的前提和基础,针对执法工作需要,对现有制度进行清理,健全完善相关规章制度,进一步细化执法标准,规范执法行为、执法场所、执法语言、执法监督,确保各项执法活动流程化、精准化,有效防止和避免执法随意性。积极推行所有案件法制部门“统一审核、统一出口”模式,探索建立执法办案与监督管理分离机制,切实提高执法办案质量。二是要加强执法管理。完善执法质量考评机制,健全案件审核把关、重大案件合议等制度,确保执法活动规范,符合程序。建立执法活动全过程记录制度,确保所有执法工作都有据可查。开展案件“四回告”制度,对案件的受理、立案以及对犯罪嫌疑人采取强制措施、移送审查起诉四个环节向当事人实行回告制度,最大限度取得被害人的理解与支持。三是要严格执法审核。建立覆盖公安机关各层次和各警种、特别是办案一线单位的法制员制度,明确法制员岗位职责和业绩考核标准,发挥好其在案件审核、执法监督、执法考评中的“质检员”作用,加强对所在单位重要执法环节的审核把关,实现执法监督和服务关口前移,切实提升基层所队执法办案质量。严格执行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制度,未经法制审核或者审核未通过的,不得作出决定,对审核中发现的问题,责令有关部门及时纠正,切实维护人民群众合法权益。四是要落实执法责任。建立健全执法责任清单制度,切实执行“谁办案谁负责、谁审核谁负责、谁审批谁负责”原则。逐步建立落实终身负责制、错案追究制度,构建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失职要问责、违法要追究的执法责任体系。建立健全执法公开制度,主动接受群众监督质询。
 
    加强教育培训,提升执法水平。一是要开展执法业务培训。大力开展多层次,分层级、递进式的培训,采取集中培训、网上学法、案例讲评等多种形式强化执法培训,狠抓民警对各种实体法、程序法的学习、领会和掌握,不断提高民警法律知识素养和熟练运用能力。建立民警法制学习积分制,进一步推行民警执法资格考试制度,提高民警参与执法学习培训的自觉性、主动性、实效性。二是要加强执法工作指引。围绕公安执法的基本环节和流程,研究、编纂满足基层急需的“执法工作手册”,规范执法的语言、行为、责任、标准和流程。研发系统化、可视化的培训教材,分警种、分岗位、分专题录制视频教学片,设计不同类别的执法流程图,贴近实战开展情景式教学,真正为民警执法执勤提供指引。三是要拓展执法学习载体。搭建执法培训网校,在内网建立网上培训平台,建立法律法规查询和法律知识考试系统,24小时提供在线查询、在线考试。进一步完善庭审旁听制度,把办案民警参与所办案件的庭审旁听活动作为一种常态。推行个案评查讲评制度,提高民警发现和查找执法活动中存在问题的能力。
 
    (作者系广元市昭化区副区长、公安分局局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