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8日,花甲之年的他正式退休。回忆起这37年的时光,他深有感触地说,最值得自豪的就是这37年从未出现过安全事故。
今年60岁的贾青春,自23岁从警后就一直在看守所工作,至今已37年之久。37年如一日,兢兢业业、扎根基层,他把自己人生中最美好的时光都献给了监管工作。看守所长换了9任,民警也换了一拨又一拨,但他却从未“挪过窝”,被人戏称“判了自己37年有期徒刑的民警”。
今天是一个普通平凡却又极为不同寻常的日子。 8月25日下午,一场特殊的授奖仪式在广元青川县看守所举行。记者看到,10分钟左右的授奖仪式简单而又严肃。没有鲜花和鼓乐,没有前呼后拥,没有专门布置的会场,省公安厅党委委员、副厅长张颖专程赶来,为青川县公安局看守所退休民警贾青春颁授“二等功”荣誉奖章,随后做了系列重要讲话......
他很平凡,却让人感动。他很普通,却受人敬重。
他没有惊天动地的事迹,他的故事看似十分平淡,但从不同视角却折射出一个监管民警忠诚、挚著、坚守的高尚情操!
他叫贾青春,今年60岁,共产党员,23岁从警后在青川县公安局看守所的高墙内一干就是37年,他送走了9任看守所长,民警也换了一拨又一拨,自己从未“挪过窝”。
广元市副市长、公安局长李敦双听了贾青春的事迹汇报后,感慨地说:“公安队伍需要冲锋陷阵、勇于献身的英雄,但时代更需要贾青春这样默默奉献、无怨无悔的典型!”
记录片镜头回放一:贾青春的“三件无价的宝物”
高高瘦瘦的贾青春,一头白发,背稍有些驼,不穿警服时,初见他的人,都以为他是个农民。
说起贾青春,同事们无不津津乐道他的三件宝物:背篼、推剪和警服。
贾青春出生在青川一个普通农民家庭,因家境贫寒,只读过4年小学,18岁那年,到解放军某部当了一名战士,在部队入了党。1977年12月退伍回乡后,穿上了公安蓝,成了看守所的一名民警。
贾青春刚进看守所是个“火头军”,无论春夏秋冬,每天人们都能见他背着背篼去买菜,背篼就成了他的第一件“宝物”。
从看守所到菜市场,往返要走10公里,按这样计算,老贾买菜20多年,走过的路程,相当于绕地球赤道一圈半。他背烂了12个背篼,如今,他虽不买菜了,家里仍然保留着最后那个背篼。
老贾常说:“看守所伙食不能差,伙食差了,人心不稳就难管教,让在押人员吃热、吃饱、吃卫生是我的职责”。老贾买菜时,总是多跑几家,尽量买价廉物美的时令菜蔬,每天提前排好菜谱,顿顿尽力把饭菜作得美味可口。
老贾在部队学会了理发,当民警后,他见所里缺个理发员,便主动义务理起了发,理发剪成了他的第二件“宝物”。
老贾说:“我给在押人员理发,不仅是为谁节约几个钱,而是推剪上也能推近距离和情感”。赵某因抢劫罪被判刑两年,年轻的赵某,自认为前途毁了,产生了轻生念头,老贾借给赵某理发的机会拉家常,讲做人的道理。赵某病了,老贾像对亲儿子一样,天天给他打饭,端汤送水,几天下来,赵某流下了感动的泪水。赵某刑满出狱后,成了富甲一方的小老板,至今,他都不忘贾管教的恩情。
老贾这理发剪一拿就是37年,他推坏了10把理发剪,理了2万余人次,分文不取。
自穿上警服那天起,警服就成了贾青春的第三件“宝物。
他上下班都穿警服,舍不得脱,人们很少见他穿便服。一次,战友聚会,战友曹某某调侃他:老贾你不要老穿警服,年纪大了,也该穿穿名牌了,你要是没钱买就说一声,我给你买一套。老贾却说:警服就是我一生最好的名牌,我还没穿够呢。
2008年那场大地震,青川成了重灾区,监所被震垮,县局在城里设置了临时“帐篷拘留所”。天天余震不断,拘留人员情绪不稳,老贾白天搞管教,晚上跟拘留人员同睡一个帐篷。县城数千顶帐篷中,“帐篷拘留所”最显眼,人们只要见到老贾挂在帐篷门口那套警服,心里就踏实了许多。
老贾一生珍爱警服,他也没有愧对那身警服!
因县城重建,拘留所临时搬到木鱼镇,两名管教员,一人病倒住进了医院,老贾既当管教员,又当炊事员。局领导张家和心痛地说:老贾,我实在给你派不出人来,只是苦了你了。他一人坚持了一年多,没有回过一次家,也没有一句怨言。
2011年3月的一天晚上,老贾终因劳累过度,倒在了岗位上,当被人发现送进医院抢救时,才查出是脑溢血。两天后,老贾从昏迷中醒来,见妻子坐在床边,第一句话就是“拘留点没出事吧?”。妻子望着满头白发的丈夫,爱恨交织,一股心酸涌上心头,自己跟了他一辈子,还不如他的拘留所。医生嘱咐老贾出院后要长期休养,他休息不到半月,又去所里上班了;真是个忘我工作狂的“拼命三郎”。
记录片镜头回放二:贾青春的“八字诀窍工作法”
贾青春文化低,一有空,他就钻研法律知识,学习文化和电脑。勤奋使他成了监所工作的行家里手,还从实践中总结出一套看守工作法:眼尖、嘴勤、脚轻、耳灵。
贾青春工作法简单,但很实用,在押人员的一举一动都逃不过他的火眼金睛,他们便送了老贾个绰号:“贾神仙”。
老贾常说:“看守工作,安全第一,危险就在身边,出事就在瞬间,马虎不得,偷不得懒”。
老贾眼尖、嘴勤,上班很少坐班,他总是来回在监所里巡视,在押人员的一个眼神和动作,他都能揣摩其内心活动。
袁某初进看守所后,极度悲观,一天三次准备轻生,老贾发现后,没有喝斥,而是紧挨袁某坐下来,像慈父一样和蔼地说:死很容易,你想过你父母吗?他们屎一把尿一把把你拉扯大,你死了,他们咋办?袁某是个孝子,老贾的话深深触动了他的心,当场表示要好好改造,出狱后挣钱孝敬父母。老贾和在押人员谈话,从不讲大道理,但他朴实的话语总能打动他们的心。
老贾不仅眼尖嘴勤,还特别脚轻耳灵。一次,老贾巡视到3号监室,见几个在押人员正趴在地上使劲搓什么,经仔细观察,原来,他们趁放风时捡院子里的烟锅巴,回去抖出烟丝,再用棉花和棕丝裹成团,在地上“钻燧取火”过烟瘾,正好被老贾逮了个正着。
一天,7号监室的王某等人在咬耳朵,老贾凭直觉,这几人心里一定有鬼,经反复深挖,挖出了盗窃隐案120余起,后经办案单位查证90余起,价值70余万元。
长年的管教工作,老贾摸索出许多规律,新进所人员易轻生,是管教的重点;诉讼环节的变更,极易造成在押人员心态变化,要及时跟进心理疏导;几进宫人员和重刑犯身上一般都背有隐案,只要功夫到家,总能发现一些蛛丝马迹。
死刑犯陈某,临刑头天晚上,想打次扑克度过余生。老贾不仅没有拒绝,反而陪他打了个通宵。打完牌后,老贾说:我给你理个发、洗个澡,好干干净净上路。陈某感动地说:我是将死之人,你都把我当人看,我也不想把秘密带进坟墓。陈某交待出一起隐案,因此,“贾神仙”的雅号,便在全所传开了。
37年的看守生涯,老贾亲手帮教过15000多人,发现各类安全隐患1000余次,深挖余罪破案300余起。他管的监舍没有发生一起安全责 任事故。
记录片镜头回放三:贾青春的“三不原则和底线”
贾青春一生做人有三个原则和底线:不坏规矩,不攀比,不给领导打麻烦。
战友们待贾青春不薄,给他联系工作,帮他撮合婚姻,可在原则问题上,老贾就是不领情,不坏规矩。
战友曹某某的亲侄儿进了看守所,老曹想给侄儿送点吃的,结果在老贾面前吃了“闭门羹”。
战友张某某的一个好友,关在看守所,老张想私下见见面,老贾却说:没有领导的条子,我不能坏这个规矩。老张说:我有条子,还求你干啥?人我不见了,你给带条烟进去总可以吧?老贾说:烟我也不能带。这下惹恼了战友,老张气冲冲地甩下一句:乔脑壳,我烟里又没有敌敌畏!扭头就走了。
战友王某某说:“老贾做事虽有些不尽人情,战友们呕过他的气、恨过他,但因他一身正气,秉公执法,战友都很敬重他”。
老贾做人不攀比,喜欢过平淡的日子。
81年经战友介绍和撮合贾青春结了婚,妻子代洪珍想有一个自己的家,贾青春拿出仅有的150元积蓄,买了5丈椽子,妻子找熟人借了五千匹砖。贾青春为了工作,顾不上修房子的事,身怀六甲的妻子,三更半夜到水泥厂排队买水泥。他们夫妻像蚂蚁筑巢一样,艰难地经营着自己的家,就这样三间平房折腾了3年才完工,还欠了1800元债。
儿子生病,父母住院,妻子意外怀孕引产,老贾总是没有时间照料。老贾愧疚地说:我这一辈子亏欠家人的太多,是一个不称职的丈夫和父亲。
老贾从不给领导打麻烦,妻子90年代下了岗,儿子从武警部队退伍后。他都没有去托关系跑人情,儿子至今还在保安公司打零工。有人问他:你战友关系那么多,咋不去找他们和领导给儿子安个工作?老贾平淡地回答:不给领导打麻烦。
贾青春对家人的爱很吝啬,他却把更多的爱给了在押人员。
在押人员何某,一次外出劳动被电杆砸断了右腿,老贾二话没说,背起何某就往医院跑。因抢救及时,何某命保住了,却丢了一条腿,何某万念俱灰,拒绝打针吃药,老贾昼夜守在何某身边,为他端汤送药、倒屎倒尿,慈父般的大爱,使何某鼓起了活下去的勇气。何某出院后,生活不能自理,老贾就给他送吃送穿,为他找保姆。现在,何某逢人就讲:贾管教给了我第二次生命。
服刑人员张某某,家在外地,父母过世早。老贾想到了在茶场炒过茶的李老汉,有两个女儿,大女儿翠翠,成人待嫁,李老汉曾托老贾帮女儿找个上门女婿。老贾想何不成人之美,让何某到李家入赘呢?老贾赶紧找李老汉把自己的想法一说,李老汉有些顾忌和担忧,经老贾多方开导劝导,李老汉和女儿终于应允了这门亲事。打那以后,逢年过节,何某只要到了青川,忘不了去看自己大恩大德的恩人——贾叔叔。
(记者 何照明)